揠苗助长的寓言大致是这样的:有人觉得他种的幼苗总是长得不高,就去地里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。结果,所有的幼苗都死了。
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客观事物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。仅仅依靠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,效果很可能与主观愿望相反。按照自然规律做事,不要急于求成,否则只会适得其反。揠苗助长的故事违反了幼苗生长的规律。幼苗的自然生长需要阳光、营养和时间。然而,人太渴望成功,切断了幼苗吸收营养的媒介,注定无法让幼苗健康茁壮地生长。


1、《揠苗助长》原文。

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“今日病矣!予助苗长矣!”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


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。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,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


2、《揠苗助长》译文

有一个春秋宋国人担心他的苗长得不高,把它拔了上来。一天下来,他很累地回到家。当他回到家时,他对家人说:“我今天很累!我,帮助苗长高!”他儿子赶紧跑去看苗,苗都枯萎了。


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!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,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。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,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,不但没有好处,反而害了它。


在寓言中,主人公为了达到生长的目的,没有遵循草苗的生长规律,擅自将草苗拔高,这违反了植物生长规律的做法,所以最终不仅没有达到目的,还杀死了那些禾苗。


俗话说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自然生长规律是客观存在的。我们不能指望种瓜,结出豆子的果实,也不能种豆子的种子,结出瓜果。还有很多同样的规律,比如春天种秋收。如果我们想要收获,我们必须在春天播种种子,秋天自然会长出果实。相反,如果你在夏天播种,秋天就不会得到相应的水果。这些都是自然生长规律,一定要遵守,不能像寓言中的英雄那样违反客观规律。

点赞(0)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